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协会动态行业资讯人物访谈展会信息学术交流行业人才网上会展政策法规友好往来会员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家访谈 >> 企业家访谈
比亚迪夏治冰:与奔驰合作车型将亮相北京车展
来源:网易汽车 | 发布日期:2011-6-2

  网易汽车6月2日报道 2011年5月月31日, 网易汽车社博团率全国汽车主流媒体主编名博和社区草根意见领袖一同走进比亚迪深圳工厂,现场比亚迪企业文化。比亚迪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在现场交流会与媒体老师和网友分享比亚迪进军汽车产业八年来的的心得。

  夏治冰:尊敬的网易汽车社博团的各位老师,各位网友,我代表比亚迪股份全体20万员工欢迎大家来到比亚迪交流、学习和指导。

  首先我想向大家表示比亚迪的一个开放的态度。之前,由于比亚迪的技术型背景,因此与媒体,社会、网友和用户的沟通不够。而今天借助这样的一个契机,比亚迪希望能够以一个开放的态度,与大家做一个近距离的交流。感谢网易汽车给我们提供了这次交流的机会,以及今天到场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接下来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比亚迪的整体发展情况。第一,我简短的讲一下比亚迪的发展历史。比亚迪发展到今天已近十六周年,从1994年开始创立的十三、四个人,发展到今天20万员工;从没有产业基地没有工厂,租一、两个小厂房,发展到今天在深圳、贵州、西安、北京都有生产基地,另外,在上海和长沙设有研发基地,组建海外工厂机构,包括印度工厂,罗马尼亚工厂,和北美、欧洲等其他一些驻外的商务机构。这是比亚迪发展的一个简单的状况。

  第二,我介绍一下比亚迪集团的产业和业务情况。目前比亚迪有三大产业板块:一是IT和电子零部件的产业板块,这也是的比亚迪起步产业。从最早的电池起步,后来逐步经过一个链条一个链条的全链发展,延伸到整个IT、手机零部件的制造。就电池而言,比亚迪代工的手机锂电池已占全球1/3的市场份额,全球使用手机的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用的是比亚迪的产品。在这个产业里面,比亚迪是属于代工,这也是中国产业或者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企业所特有的一种发展模式,通过代工的模式发展。在手机上,除了芯片,其他所有的零部件我们都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客户包括了全球最顶级的客户,包括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国内的中兴、华为、联想等等。大家数得出的品牌,多多少少都是比亚迪的客户。

  第二个板块是比亚迪最新的板块,新能源产业。这个产业,比亚迪启动的时间不算太早,前年启动,去年有近10个亿销售收入。收入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发电以及储能电站这两大产品。目前属于刚刚起步。

  第三个板块就是汽车板块。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行业的时间也不长,有八年的时间。在这个产业里我们还是一个新军,是一个学生,还在一个探索和摸索的路上。但确实运气比较好,赶上了中国汽车产业最黄金发展的这十年,所以比亚迪有幸参与了过去八年里“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消费、汽车文化”的成长。我们作为一个制造商的身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收获颇多、感触颇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学习整个汽车产业的制造,学习跟市场、媒体、消费者的沟通;学习在这个产业里面所需要提供的服务,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中国自主品牌,服务好我们的消费者。同时,也在学习、思考产业发展的规律。

  黄金时代再五年:目前仍有7千万潜在汽车消费群

  在汽车产业,我有几个观点想跟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做一些简短的交流和分享。第一个就是过去的这八到十年,确实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无论是汽车的生产、销售还是消费,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一举跃升为全球的汽车消费、销售的第一大国。我想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在未来应该还会有“黄金五年”甚至是“黄金十年”。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基础,最大的机会就是中国的市场。虽然今年一季度整个产业可能会有一些调整,和波动,但是我们对这个产业的信心十足,认为它至少还有五年的黄金发展机会,这个观点基于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我们拿到的数据显示,到去年的九月份,中国的汽车的机动车保有量还没有达到八千万,但在中国,有驾照的人有1.5亿,这就是说目前仍有7千万的汽车潜在消费群体。另外,每年还有两千万人去考驾照,拿到驾照的人也成为潜在汽车消费群体。

  比亚迪的唯一砝码:发展“汽车动力电动化”

  第二个就是产业的发展方向,比亚迪认为汽车产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汽车动力的电动化,这也是比亚迪提出双电化的战略的原因。想要立足,有长远的发展,必须有长远的思考和战略。比亚迪提出了两个战略,第一个就是汽车动力的电动化的战略。应该说,这是比亚迪进入汽车产业的第一的冲动,最大的激情就来自这一点。做汽车,全球已经125年的历史了,去年刚好是奔驰125岁的生日。中国做汽车的历史还不是很长,我们错过了汽车发展前期的积累阶段,特别是对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来说。之前的125年,汽车产业是基于动力、内燃机、化石能源等内在驱动力发展的。现在,全球面临的是能源、环境的挑战,这是汽车产业在动力发展上的一个契机。这也是比亚迪进入汽车产业最早的一个冲动,也是手上唯一的一个砝码。

  比亚迪2003年收购西安奥拓,当时公司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懂汽车,包括王传福老板和我(夏治冰),和整体团队。我们是收购完了之后才开始去买汽车的书,买汽车的维修基本知识,和汽车的基本入门的方面的书,一人买了一大摞,开始在那里啃,在那里学。当时也是非常担心。但为什么有勇气和胆气进来?因为我们觉得有一个最大的砝码,就是我们在电池行业多年大规模制造的经验的积累,包括品质上的认识和控制的手段、方法。除此之外,就是我们坚信汽车的未来是动力电动化。

  中国有四亿个家庭,先不说每个人有一辆车,或者说有些人有两辆车,四亿个家庭,每个家庭有一辆车的要求,对中国人来说并不为过。退到七十年代,这就像每个家庭都想要有一部电视一样,这是完全合理的,这个需求并不为过吧。但是如果真到打到这个规模,油够不够?能源够不够?每一辆车一年大概是两吨油,四亿个家庭就需要8亿吨油。油不够。简单的说,去年中国费了那么大的劲,一会儿去中东,一会儿从俄罗斯,那么多油管,才不过是输送了一点几个亿的原油,8亿吨怎么供的上。全球大概50%的油轮可能都在往中国输送,就是这样,人家把能源消耗大国,吸油大国的帽子扣在我们头上。所以,在中国发展汽车产业必须看到这个问题,在这场中国汽车动力的革命中,比亚迪是有机会的。

  我记得当时比亚迪第一次参加北京车展就展出了电动车,当时在北京车展上把电动车作为展车的并不多,好像只有我们一家。当时我还自己去站车,客串男模(呵呵)。在现场,我听到很多人的耻笑,当时比亚迪的市场推广、品牌包装、形象都不好(我们请的模特装成了金鱼)。我听一个老外路过说,“中国汽车用的是我们五十年代市场推广的手段”。那是2003年的时候,当时的感触很深。

  到了今天,从刚刚的上海车展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必须有电动车,要不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汽车企业了,包括国内的大型车展、和海外的大型车展都是如此。这也说明,大家都感觉到了这个产业的革命方向,都不想错过这个产业革命契机。比亚迪在电动化方面虽然还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但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突破。比如说我们的双能电动车在深圳已经对私人销售,纯电动车E6也投入到了深圳的出租车市场。去年我们对私家车的销售卖了不到500辆,很多的同行可能要求高一点,说“才卖了400多辆?”,但我想这400多辆也已经是从无到有。

  树电动车保修行业标准:五年十万公里

  另外,比亚迪在深圳市场的投放也是有步骤的、小批量、逐步扩大的。像目前投放的出租车,单车的行驶里程已经达到了将近11万公里。出租车行驶11万公里对产品品质的考验,相当于私家车行驶六年。也就是说,大家平时最关心的电动车发展的电池、电机以及电控部分已经可以经得起六年的考验。

  在开始卖电动出租车的时候,我(夏治冰)作为销售的带队人,还不敢给消费者承诺保修期,但是经过去年,我现在大声的、骄傲的宣布,比亚迪电动车可以对电池、电机以及电控部分提供五年十万公里以上的保修。

  除了在深圳销售以外,今年还会逐步把电动汽车的销售扩展到目前享有国家新能源支持政策的六个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合肥以及长春等六个城市。现在在上海的比亚迪电动车开始上牌,在北京其实也送了一部分车给国家有关部委做测试,今年想在更多的在北京市场做推动。

  除了电动化以外,第二个趋势就是汽车的电子化。即汽车电子化配置。汽车发展到今天,包括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到今天,汽车已经或者开始要逐步脱离原来纯粹的交通工具的概念,未来应该会变成一个更多功能的中心,包括娱乐中心、信息中心。消费者对汽车驾乘便利性、安全性、和对通信、娱乐、电子化的需求更多了。比亚迪原来在IT、电子零部件制造行业领域里形成的一些技术积累,正可以借此转化到汽车行业中。

  汽车产业是需要整个产业链来参与的产业

  第四个观点是,汽车产业是需要整个产业链来参与的产业。通常大家认为汽车制造只提四个东西,即汽车的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这四大工艺背后是什么东西?就是造一个车壳子,造一个车壳子以后,把汽车零部件装上去,其实说白了就跟一个电视机组装厂一样。但现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光有这四大工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支撑。一季度,日系车因为地震受到很大的影响,就是产业链的影响。之前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产业没有快速的发展起来,我想跟产业链上的羸弱有一些关系。必须产业链突进,整个汽车的总装,作为牵头性的产品才能突进。也是基于这个观点,比亚迪做汽车的时候可能跟最早建立自主品牌的老大哥们不一样,对整个产业链的投入和整合有很大的投入。

  这是被逼的,也是自愿的。因为最早比亚迪进入汽车产业的时候,大家当时都想,你们是一个做电池的,电池才几个零部件,电池跟汽车的体积都不可同日而语,根本没有人相信比亚迪从电池领域进入汽车领域能够生存下去。所以最早的时候我们想去买更好的工艺商配套,但国内的这种配套商都不是独立的,比如日系有日系的这种专供的产业链,韩系有韩系专供的产业链,美系和德系也有它们专供的产业链,它有产能的时候会给你自主品牌做一下,没有(产能)的时候你就得靠边等着。第二,价格也非常的高,第三,在研发上跟你整车的配合的效率不高。基于这些观点,我们十分注重零部件的整合。现在,比亚迪做汽车有一百一十多个工厂在背后支撑,从最底层的模具工厂,到电子零部件的工厂。

  汽车产业是一个品质为王的产业

  第五个观点是,汽车产业是一个品质为王的产业。任何品牌产业都一样,有志于在这个产业里面长期发展,就必须注重自己的产品质量。

  可以说品质为王的理念是在比亚迪干汽车之前,在IT电子零部件里面就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经过摩托罗拉,苹果、诺基亚对质量的洗礼,应该说品质就是生命线的这个观念应该深入比亚迪的骨血了。对汽车行业,我们也是秉承这个理念。当时进入汽车产业,有三个人被从原产业群中被抽调出来,一个是我(夏治冰),当时我是干财务的,第二个是搞采购的,为控制采购成本,第三个就是干品质的。这足以看出比亚迪整个集团对品质的重视。

  当然我们进入汽车产业的时间还比较短,我们的产品可能还不完美,但是我们一直在向完美这个方向去迈进。没有品质就没有未来,更不可能有未来的电动汽车。

  汽车产业是一个人才聚合的产业

  第六个观点,汽车产业是一个人才聚合的产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很高。去年比亚迪招聘了6000名本/专科毕业生,这些新人进来以后,比亚迪提供给他们的是更多机会的平台。很多工厂的厂长可能就是毕业三到五年的毕业生。

  包括我(夏治冰)也是,毕业以后一直在比亚迪工作。我是从财务算账、贴报销单开始干,成长到今天。这个过程中犯过无数的错误,公司也因此付出了无数的成本,但比亚迪观点是提供平台,允许犯错误,鼓励成长。

  很多刚毕业的年轻的工程师,他自己还不会开车。但我们买最好的产品让他拆,他不敢拆,老板自己拿钥匙上去划一下,说“这个车已经报废了,你们赶紧给我拆。”拆完了之后再让他们装回去,装回去以后看谁装了以后剩的零部件最少,就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大家去摸索,去学习。

  刚才我讲了比亚迪在汽车产业的一些摸索,和一些思考。接下来我想再讲一下我们目前自己的产业路径。

  首先,汽车产业在中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全球所有的品牌都蜂拥来到中国,投入最大的资源,这就给中国本土或者自主品牌的产业以很大的压力。

  请奔驰做师傅:合作车型将于明年北京车展展出

  中国这么大的汽车市场,比亚迪当然要做,这无需多说。我相信包括比亚迪在内,所有的自主品牌企业都想在这个行业里面有所作为。但是比亚迪怎么做更好?我们分析了优势和劣势。比如说劣势,我们确实进来这个行业的时间比较短,在汽车整车的研发、制造整个流程上跟人家汽车老国、强国、大国比起来,积累太少了。人家干汽车125年了,我们才短短八年,比人家的零头还不到。

  除培养自己的年轻人,再就是一定要请个好师傅,所以比亚迪选择了奔驰。在我们合作了之后,奔驰带了60多个人的工程师团队,跟我们毕业一、两年的年轻人在一起讨论整车的设计。从油泥模型、草图开始,带着我们去设计,去研发,去提升。

  在这里讲一个小故事。我们以前做座椅,在开发的过程中,从来就没给座椅做过一个油泥模型,也没有评审过这个座椅到底是不是好。直接就把座椅做的跟一个沙发一样,想当然的就把它做出来了,装到车里去。但是跟他们一起合作开发以后才知道,德国人不但把这个座椅模型做出来,甚至关注到座椅上针脚的细节。你说这几个动作难吗?不难,但有时候我们就没想到。

  比亚迪虽然还不够好,但是我的老师(奔驰)是这个行业里面最顶级的,这是比亚迪跟奔驰合作的的最大的收获。比亚迪和奔驰合作的车型,整车造型目前已经固化了,进入了样车的试制阶段,或许明年的北京车展我们会把这个产品的试制车带出来给市场亮相。

 
[1] [2]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