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协会动态行业资讯人物访谈展会信息学术交流行业人才网上会展政策法规友好往来会员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家访谈 >> 企业家访谈
吉利靠什么突破200万辆
——访吉利集团总裁杨健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 作者:杜悦英 | 发布日期:2011-5-4

  ■本报记者 杜悦英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自主品牌汽车的代表企业,吉利如何打造自主品牌?

  杨健:吉利自2007年宣布转型之后,深入进行了“两个调整”(从快速发展向稳健发展调整,从产品线管理向品牌线管理调整),“两个转变”(从国际化向全球化转变,从技术吉利向品质吉利转变)。

  国际化方面看,吉利并购沃尔沃、DSI,参股英国锰铜之后,吉利已经具备了全球化的条件。从全球市场来说,沃尔沃是豪华汽车,吉利是大众化汽车,吉利的车型档次是高中低档全系列的。从区域市场来说,沃尔沃以发达国家和中国为主要市场,吉利以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市场。吉利定位全球化,在未来发展中,吉利将以6个经济区、10个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市场。同时,这也要求吉利的管理方式发生变化。从国际化到全球化,意味着要在很多地方设立自己的工厂,管理方式、控制方式都会发生很大转变。

  现在吉利重视品质化。以前吉利发展主要依靠人才和创新,以技术为龙头带动企业发展,但到了现在的发展阶段,我们发现如果离开了品质,更好的发展将成为空话。吉利现在需要的是从一个平台向另一个平台的转变,而不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

  吉利的转变有一套整体思路,竞争对手的定位发生变化,要跟韩国、日本企业放在同一竞争平台,不但产品设计要跟其对应,工厂装备、条件与他们看齐,员工也要有同样的水平,供应商体系也要发生变化。去年、前年,吉利砍掉了50多家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供应商,跟26家跨国公司建立了合资合作关系,零部件企业的全球前20强,已有14个跟吉利开展了合作,提升零部件质量。同时,停产质量差的整车产品并将其厂房设备拆掉。从技术到品质的提升,是个大跨步。

  中国经济时报:吉利从2007年宣布转型,如今已有3年多时间。如何评价转型成果?

  杨健:我认为,吉利的发展完全达到了当时设定的转型目标。转型有阶段性,接下来的重点在于从产品线管理到品牌线管理的调整。以前吉利下面的各个生产基地直接对集团负责,现在我们要实现200万辆的目标,这样的架构就需要调整。

  吉利现在设有全球鹰、帝豪和英伦3个子品牌,管理分为3个层次:集团是投资中心,品牌管理是利润中心,工厂是成本中心。集团是投资主体,考虑投资回报。品牌公司负责运营、销售产品、创造利润。工厂负责执行,考虑如何提高效率、质量,控制成本。这个管理结构是为了完成200万辆的目标而搭建,这个结构还将逐步完善。

  特别是,以后品牌线需要做的是,贴近市场,快速响应市场。我们对销售公司的考核指标,一是销售收入,而非单纯的销量,二是服务满意度和销售满意度。从重视销量到重视客户需求,这是吉利很大的一个改变。

  同时,吉利还在从快速发展到稳健发展进行调整,以前发展平均超过30%的速度,但如果一直这样,是没有前途的。今年吉利的目标回调,18%的目标。一季度完成了11万多台,增长了大约24.5%,估计完成全年任务问题不大。吉利的发展跟全国市场比,略快一点点就行了。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汽车市场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不确定因素在增加,200万辆的销售目标中,海外市场是怎么考虑的?

  杨健:我们200万辆的目标中包含沃尔沃的销量,吉利自己占120万辆,其中30万—40万辆的销售放在国外市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我们正在跟好几个国家洽谈合作建厂。

  中国经济时报:吉利对于旗下3个品牌有什么各自的考虑?

  杨健:全球鹰、帝豪和英伦,3个品牌是平行的,无高低之分,但是风格不一样。每个品牌下面的车型数量差不多,每个品牌下面有各自的高中低端车型,包括轿车、SUV、 MPV、新能源汽车等全系列车型。

  吉利将实行大矩阵管理,3个品牌纵向各自有销售、采购、质量的相应部门,横向有集团的职能部门进行对应,每个品牌都有各自的专业领导和行政领导,3个品牌实现资源共享,每个品牌都专注做这个品牌的产品,但横向统一,大的技术体系统一。

  我不担心平行的品牌会发展不好,比如现代和起亚,尤其是起亚现在发展很快,大有跟日资竞争的感觉,并不是并行的品牌就会发展不好。

  中国经济时报: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什么规划?

  杨健:吉利现在在纯电动汽车、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柴油车、甲醇车、天然气车等都有技术储备,吉利的纯电动汽车明年将投放市场。

  吉利的纯电动车型会在上市前经过严格的科学的实验,比如沃尔沃C30,经过碰撞测试,证明电池不会在危险情况下受到影响。电动汽车需要做到,如何保持电池经过碰撞后还很安全,而不仅仅是开得动,续驶里程达到多少。最重要的是经过意外碰撞后是不是还很安全。同时,电动汽车配套设施,充电方式的选择等等,也需要进一步要完善。

  我认为,从国家能源战略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来说,新能源汽车一定是个发展方向。但企业一定要冷静对待。有了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一定会发展得很快,但如何发展得又快又好,企业需要下工夫,不能总拿补贴来当竞争力,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是不需要补贴的。

  中国经济时报:吉利如何看待行业内最近的合资自主风潮?

  杨健:自主也好,合资也好,合资自主也好,对吉利来说都无所谓,我们只是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对竞争对手不会看它身份,做得好的都会关注和学习。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